您的位置:首页 >首页栏目 > 时效 >

天天时讯: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由来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实际应用介绍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由来

众所周知,在各种金融交易中,如果一方债务人到期不履行约定义务,就会形成债权人的信用风险。像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总是面临这样的风险,比如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以及到期不能赎回的债券。是不是采取措施控制这一风险呢?

答案是肯定的。商业银行就要使用抵押品以及担保、衍生品等等产品来将这些风险转移或者是境地,也就是风险的缓解。而我们今天所说的证明就是衍生的工具,具体是交易的双方对于自己的债务形成共同的认识之后,约定在未来的时候买方根据约定的方式给买方一定的信用费用,出现问题而提高这一费用。

近年来,为了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分散市场风险,加强银行风险管理,我国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金融市场逐步引入、改革和创新了一些信用风险缓释工具。2010年10月,中国银行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的《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主要设立了两类信用风险缓释合同(CRMA)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

信用风险缓释证书是指由主体实体以外的机构创设的可转让证书,为主体债务上的证书持有人提供信用风险保护。作为一种信用衍生品,CRMW不是一项独立的交易,而是依附于其他金融交易(如债券发行和投资)。由于CRMW除债权债务外还引入了第三方机构(如其他商业银行,且为凭证式,因此比CRMA更规范、可转让。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实际应用介绍

信用风险缓释证书虽然具有共担风险的功能,具有标准化、流通化的特点,但在设立的最初几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这是为什么?根本原因在于,在CRMW推出前几年,债券市场仍存在大量刚性赎回,投资者对信用风险对冲的需求不强。同时,CRMW的主要参与者是银行,即核心经销商,而一般经销商只能与核心经销商交易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很少有人能“玩”在一起。

但自2014年以来,债券违约越来越多,因此金融市场各种投资者对能够有效管理和分散风险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有着实质性的需求。2016年9月,《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则》应运而生,不仅修改了原有指引,还在信用风险缓释合同和信用风险缓释证书中增加了信用违约互换(CDS)和信用挂钩票据(CLN)。

2018年10月22日,央行发行《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其中明确表示,要在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债券信用增级公司等机构,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手段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许多银行和信用增级机构加入了信用风险缓释券的创建团队,两个月创建金额超过30亿元。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包括许多银行,员工在内的人们逐渐了解了CRMW。

标签: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由来信用风险缓释凭

热门资讯

精彩新闻